首页 >> 岳飞传略

精忠传略

        美丽的西子湖畔,苍翠的栖霞岭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前来参观拜谒岳飞庙的人群,成千上万,络绎不绝。他们,不论是来自祖国的同胞,或是来自海外异域的华裔,都怀着一种无比钦敬的心情,瞻仰岳飞塑像,参观岳飞史迹陈列馆,拜谒岳飞父子陵墓,睥睨长跪在岳飞岳云父子坟墓前的千古罪人——秦桧夫妇、张俊、万俟卨 (读墨其屑)。

  当人群缓缓地流过这一特定的历史港弯,体验着由民族英魂铸成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庄严时刻,谁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历史的选择是多么的严峻;人们的爱憎,又是何等的分明!

  岳飞的生命是短暂的,正当他为祖国建功立业、踏上人生的鼎盛时期——39岁台阶时,却不幸被宋高宗赵构和卖国奸相秦桧合谋杀害了。然而,青山有幸埋忠骨,岳飞所创建的历史功绩,是那么辉煌夺目,已足以使他的英名不朽,流芳百世。

                                     一 、洪水飘瓮 死里逃生

  宋徽宗崇宁二年( 1103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从西边天空飞来一只天鹅模样的大鸟,降落在河南省汤阴县永和乡岳家庄一富户屋顶上。它扇动着有力的翅膀,伸展着美丽的脖颈,发出阵阵悦耳的鸣叫。这叫声引起该室主人岳和的注意,他已40有余,正在庭院中烦躁地搓着双手,来回走动。听到鸟的鸣叫,他停住了脚步,抬头看了看,不禁露出一丝惊讶的表情。他还从来没见过这种鸟,莫不是传说中的神鸟大鹏?恰在这时,屋里传出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叫,接着房门打开,里面奔出一个丫环,说是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岳和闻讯大喜,大踏步跨进屋里,望着眼前的这个小生命,眉清目秀,大眼大耳,额宽口方,将来定有出息。这时,屋顶上的大鸟又发出一阵鸣叫,岳和心里动一下,对夫人姚氏说“名就叫岳飞,字鹏举,愿他日后能象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岳和是岳家庄的大户,乐善好施,夫人姚氏,贤慧善良,颇得乡亲们的敬重,但唯一的焦虑是年近半百,尚无子嗣。他们四处寻医问药,烧香拜佛,如今总算如愿以偿,自然万分高兴,向家堂神庙点烛燃香,忙个不停。他还打算在岳飞满月时大摆筵席,款待全庄乡亲。但这个日子并没来到,来到的却是一场灭顶之灾。北宋末年,朝政腐败、贪官污吏,只顾寻欢作乐,哪管人民死活。黄河失修,泛滥成灾,民不聊生。加上这一年,凌汛来得早,黄河冲决了堤坝,浑浊的黄河水铺天盖地滚滚而来。处于太行山北面的汤阴县历来有“城门楼上挂苲草”的古话,由此亦可见洪水的猛烈。它淹没城镇,冲毁田园,势不可挡。这一回,幸亏岳母姚氏机智,眼看急流涌进家门的当儿,连忙抱着襁褓中的岳飞,爬进一口大瓮,随波漂流,虽屡经惊吓,终于安然无恙,最后搁浅在河北省大名府内黄县麒麟村的一块高岗旁,被岸上的老百姓救起,母子俩终于脱离了险境,死里逃生。岳飞母子获救后,受到麒麟村的员外王明一家人的救助,母子在这里生活下来。姚氏勤劳,靠给别人做针线活来维持生计,抚养岳飞。岳飞在困苦中度过了他的童年。

                                     二 、拜师周侗 学文习武

  岳母出身于大户人家,受过一定的教育,他不甘心让岳飞做一个地道的目不识丁的人,于是,她便抽空教岳飞识字读书,做起了岳飞的启蒙老师。买不起笔砚纸墨,就在木盘中盛满沙子用树枝作笔,教岳飞在上面写字,写满可抚平再写。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岳飞竞识了不少字,并且练就了一手龙飞凤舞的好书法。

  岳飞的记忆力很强,读过的书,大都牢记不忘,并且理解能力强,常有一些独特的、超人的见解。他读的书很多,最喜爱的书有三部:一部是春秋末期左丘明撰述当时中原各国历史的书,叫《左氏春秋》;另两部是春秋名将孙武和战国名将吴起所写的军事著作,叫《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这三部书,对他后来的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在抗金战争中军事指挥才能的发挥是颇具影响的。

  岳飞从小还十分喜欢武艺,经常使枪弄棒,拉弓射箭。年纪稍长,就能拉开 300余斤拉力的硬弓,真可以算个“大力士”了。

  有一天,岳飞和王贵、徐庆等几个小朋友砍完柴,天还早,便围在一起纵论千古英雄,侈谈国家大事,这时,一位白发老人从这儿路过,听到这些顽童的议论,心中大喜,忙停下脚步,听了一会儿,老人发现其中有个少年,浓眉俊目,谈古论今,文韬武略,说得入情合理,头头是道,不禁暗暗惊叹,他想不到,在这片土地上,还有这么一个年少有为的孩子,心中大喜,便上前问道:“这位少年是谁家公子?拜何人为师?”

  岳飞听见有人问话,抬头看了看面前这位慈祥的老人,眉宇间豪气逼人,气度不凡。忙上前鞠了一躬,吟道:“箩弹青沙受母训,茎草划字读儒论。江南若得龙凤会,报主大宋定乾坤 。”

  然后说道:“晚生姓岳名飞,家父岳和,敢问尊师大名?”周侗早听说过岳飞,生下不足一月就遇大水,坐在缸中出逃,才保住了性命。这孩子大难不死,聪敏过人,今天一见果然不凡。于是说道:“老夫姓周名侗,乃一介村夫……”,未等周侗话落,岳飞忙拱手作揖道:“久闻先生道德文章,文韬武略。如蒙不弃,请受晚生一拜”,说罢跪地就叩头。周侗忙拦住说:“慢,今天咱们老少同射三箭,后话再说,如何?”

  周侗说罢,取出随身携带的劲弓,指着百步外路旁一家酒店的酒幡,说:“瞧,那酒字三点水旁的最上一点就是靶心。”说着自己先搭箭开弓,连射三箭,箭箭从靶心穿过,引得一片喝采。轮到岳飞,只见他从容不迫,朝着那随风飘动的酒幡,连射三箭,结果,箭箭都从周侗的箭眼里穿过,不留丝毫痕迹。箭结同心,周侗欣喜若狂,立即将两张心爱的弓赠给岳飞,收岳飞为徒,并把自己射箭的绝窍都传授给他。岳飞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文武双全,天下无敌,成为国家栋梁。再加上他巧得宝枪——沥泉神矛,又博采了众家枪法之长,练就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岳家枪、岳家拳等,这些都为日后报效祖国、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国难当头 岳母刺字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徽宗软弱无能,慌忙传位给钦宗,钦宗当上皇帝以后,不是积极准备抵抗金兵的进攻,而是一味奉行屈膝投降的政策,多次派大臣到金营“议和”。他的弟弟康王赵构曾被他派到金营作过人质,后来,又和大臣王云一道被派往金营“议和”。当这两个人走到磁州的时候,反对议和的老百姓杀了王云,要求赵构放弃议和的打算,立即组织队伍抗金。磁州宋将宗泽是个主战派,竭力劝说赵构听从百姓意见。这时候,钦宗见金兵包围了东京(宋都开封),急得团团转,盼望赵构能组织一些队伍前来解围,于是封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他迅速招兵买马,快来解救东京之围。

  赵构的元帅府设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就在赵构招兵买马的时候,金兵已把东京围了个水泄不通。金兵所到之处,烧杀掠抢,奸淫妇女,中原大地,山河破碎,人民惨遭涂炭。岳飞的家乡汤阴县也多次被金兵占领。岳飞早有从戎报国的思想,正好宋朝军队在相州招兵买马,岳飞便想从军、为国效力。但是当时,母亲姚氏已 60多岁了,妻子李氏领着岳云、岳雷两个幼小的孩子,这一家老小使得岳飞左右为难,放心不下。

  岳母姚氏虽是普通民妇,但知书识礼,深明大义,也知道“国破家亡”的道理。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这位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的岳母早把自己的冷暖甚至生命置之度外。她见岳飞有顾虑,就劝儿子:“好男儿要以国家民族为重,你不必说挂念家里,应当从戎报国,才不辜负国家和民族啊。现在金兵入侵中原,正是国家用人之际。孩子,娘虽是女流之辈,但也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岳飞在母亲的支持下,决心从军报国。临行前,母亲把岳飞叫到跟前,点燃了蜡烛,摆好了香案,取出一支梅花银针,说“飞儿,此去定要驱走胡虏,报效国家,解救人民于水火中,大获全胜,再回家园。为了使你铭记在心,临别母亲赠你四个字:尽忠报国,刻在背上,以永志不忘。

  望着白发苍苍的老母,岳飞深为她的报国忠心和大丈夫气度所感动。当即脱去上衣,跪在母亲面前,请母亲刺字。岳母咬牙在儿子背上深深地刺下了“尽忠报国”四字。每扎一针,岳飞的肌肉一哆嗦,露出个小血球。岳母心疼儿子:“儿呀,疼吗?”“娘,一点也不疼”。岳母流下眼泪:“孝贤的孩子,你是怕娘手软啊!”。母亲每扎一针,如同扎在自己的心上,但她毫不迟疑。岳母刺字成为千古佳话,岳母也成为教子的楷模,为世人所称颂。岳飞忍痛告别了母亲妻儿,奔赴抗金战场,他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四、谈兵论阵 幸遇伯乐

  靖康元年十一月,东京城开封就象翻了天:钦宗向金国投降了,宋朝灭亡了,金兵开进了东京。残暴的金国统治者,看见金银就抢,碰上东西就夺,年轻貌美的妇女更遭了殃,被他们糟蹋侮辱,整天男哭女叫,鸡犬不宁。等到第二年他们撤退的时候,不仅虏走了徽宗、钦宗、皇后、妃子、亲王、大臣、工匠、妇女等 3000多人,而且抢去了文书档案、州府县图、金银财宝、古董珍玩等大批财物,原先异常繁华的宋朝京都,现在残破不堪,几乎成了一座空城了。

  金兵撤退时,把北宋奸相张邦昌立为皇帝,国号楚,让他充当走狗,代为统治中原。但是,宋朝的军民岂能容忍这个代表金国利益的傀儡政府存在。

  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当一个王朝被另一个王朝侵犯的时候,当一个民族遭受另一个民族进攻的时候,内部的阶级斗争会暂时缓和下来,而把矛头一致指向来犯之敌。宋和金的形势就是这样。宋朝的人民群众,在这国破家亡,国难当头的紧急关头,就和统治阶级中的主战派同心协力,一致对外,共同担负起保卫国家的神圣任务。

  当赵构建立南宋之后,摆在高宗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金国的进攻是抵抗还是投降?以宰相李纲和东京留守宗泽为首的主战派,坚持要高宗回到东京招兵买马,联合民众,拒绝和议,作抗金准备。而以大臣黄潜善和汪伯彦为头子的主和派,却主张高宗逃往东南,解散民兵,割给金国土地,送去金银财宝,以求得金国不来侵犯掠夺。高宗虽没有明确表态,却暗中赞成主和派的意见。对主战派的志向和人民的愿望,他都不以为然。

  岳飞在征战过程中,亲眼看到广大劳动人民在金兵的蹂躏下受苦受难,也亲耳听到中原人民组织民兵抗击金人的英雄业绩,这些,都促进了他那“尽忠报国,誓抗金兵”思想的迅速成长。偏偏这时,高宗下令说,他准备到长安、襄阳和扬州去巡视。高宗丝毫不考虑抗金问题,使得岳飞很生气,他按捺不住自己痛苦而气愤的心情,提起笔来,写了一封数千言的意见书,上奏给高宗,诉说自己对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见解。他写道:陛下登了皇位,百姓有了依靠,国家有了首领,这样,就把敌人灭亡我朝的阴谋给粉碎了。现阶段勤王兵和御营兵已陆续聚集起来,力量越来越强。敌人向来认为我们软弱可欺,打不过他们,我们应该趁他们麻痹松懈的时候,去进攻他们才对。可是现在,黄潜善、汪伯彦这号人,不能领会您收复失地、迎接二圣还朝的意图,却要您越来越向南逃跑,又准备到长安、襄阳、扬州去躲避,这不是远大的理想,而是一种苟且偷安的打算。这样做,恐怕很难符合中原人民的愿望。真的这样做,纵然将士们同心协力去反击敌人,也一定得不到好的结果。从现在着想,最好请您回到东京,取消前往三地巡视的命令。趁着二圣被俘不久,敌人的根基未扎牢,您应当亲率大军渡过黄河,凭您的威望,再加上将士一心,我看,中原地区是不久就可以恢复的。

  岳飞的意见相当正确,这也是广大人民和全体抗金将士的呼声。但是,高宗倾向议和,一个岳飞怎能扭得过来?黄潜善、汪伯彦一看这封奏章,满脸都是怒火,他们骂着说,象岳飞这样的无名小卒,根本就没有说话的资格,现在竟然来乱谈国家大事,还有什么王法?于是他们一声令下,就把岳飞的军职给革了。岳飞一片报国忠心,不但没有得到奖励,反而落了这个下场,怎不叫人心寒?

  当时金兵在中原,就象过街老鼠一样到处挨打。河北河南人民,有的依山扎寨,聚集武装;有的联村结社,相互支持,共同抗击金兵的掳掠和骚扰。宰相李纲,建议任命在河北人民中素有威望的抗金将领张所为“河北招抚使”,让他联络民兵,抵御金军。张所手下有个叫赵九龄的人,和岳飞是朋友,他对岳飞的遭遇深表同情,便把岳飞推荐给张所,希望张所能给岳飞一个抗金报国的机会。张所听说岳飞武艺高强,作战勇敢,就问岳飞:“听说你勇冠三军,你自己觉得能够敌得住多少人?”

  “光凭勇敢是不行的。打仗,首先要有谋略,这关系到战争的胜负。作为一个将领,不怕没勇,就怕无谋。现在的将领,都说自己的勇力首屈一指,可是,战斗之前,缺乏周密的计划,打起仗来,怎么会取得成功呢?所以说,打仗的时候,运用谋略获得胜利是上策,凭借武力获得成功就次一等,春秋时,晋国栾枝装败诱敌,打败了楚将;楚国屈暇借打柴麻痹对方,战胜了绞国,都是依靠谋略而取得胜利的。”岳飞不慌不忙,给了张所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

  张所本来觉得岳飞不过是一员勇猛的战将,听了这番精辟的议论,才知道他还是一个颇有智谋的将才。他两个谈得非常投机。当张所提到目前的形势时,岳飞痛心地说:“今天的问题,只有消灭敌人,迎回二圣,收复失去的土地,才能对得起国家和父老兄弟。”

  “那么,我作为河北招抚使,该怎么办呢?”张所很想听听岳飞的意见。

  “从河北在我朝的地位来讲,就象一个人的四肢那样重要,一个人如果失去四肢,那就完了。本朝的首都东京,不象关中那样险要,这里是平川旷野,长河千里,首尾太长,不能相互支援,这就只有依靠河北作屏障了,如果说我们以精兵健将守住各个战略要地,纵然敌人进来,也只能占一城,困一城。人们呢,一城受困,数城支援,决不会让敌人占到便宜。这样,敌人就不敢侵犯黄河以南的地方,我们的国都东京也就稳固了。”岳飞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的看法全部倾倒出来。

  张所静心地听着,不住地点头,岳飞见张所这样虚心,又接着说:“为您的职责着想,只有完全收复河北的失地,才能保得住东京,不然,四肢一绝,东京哪能保得住?那时,朝廷需要逃过大江,还是需要跑到淮水,就很难说了”。说到这里,岳飞慷慨激昂:“如果您能奏明朝廷,请朝廷亲提大兵来到河北,我一定在您的指挥下冲锋向前,万死不辞!”

  一席话,说得张所心里亮堂堂的,他觉得岳飞是个了不起的青年将领,便保举他做了武经郎。

  后来,岳飞转到了东京留守宗泽部下,宗泽对岳飞的抗金精神非常赞许,但还不切实了解他究竟有多大本领,总想找个机会试他一试,建炎二年( 1128年)的一个夏天,金兵攻打汜水关,宗泽马上派岳飞前去救援。

  岳飞到了汜水关,见一员敌将神情傲慢,在阵前跑马示威,根本不把宋朝兵将放在眼里。岳飞顿时心头火起,他拔箭在手,拉开硬弓,对准敌人的咽喉“嗖”的就是一箭。只见敌将两手一摊,“啪”的从马上摔了下来,其余的金兵见主将中箭而死,纷纷扭头逃窜。岳飞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随后,岳飞在竹芦渡和金兵对峙,由于轻装来援,粮食带得不多,眼看就要吃完了,怎么办?他思考半天,突然想出一个妙计。他挑选 300精兵,埋伏到前面山下,到了半夜,命令士兵每人拿两把柴草,把柴草两头点起火来。一霎时,火光遍地,照得满天通红。敌人以为是宋朝大队援兵到了,慌忙逃走。岳飞见敌人中计,忙领兵从后追打,杀得敌人乱作一团,抱头鼠窜。回到东京,宗泽见岳飞确实机智过人,就提拔他为东京留守司统制。

  但是,宗泽对于岳飞并不完全满意,他对岳飞不好阵战而爱野战的做法很不赞成。他以为,岳飞大概没有读过兵书,不懂得阵法,就有心教导他。有一天,他对岳飞说:“你的智慧、武艺和勇敢精神就是古代的良将也超不过。但是,你好野战,这可不符合古来作战的方法。你现在作为一个偏将还可以,将来要是作为大将,那样做,可不是个万全的法子啊”于是,他拿出一套古代的战阵图交给岳飞,劝他带回去好好学习。

  岳飞拿回去仔细看了一遍,就把它搁在一边。过了一段时间,宗泽问岳飞对于那套战阵图学得怎么样了。岳飞回答说:“您给我的那套战阵图,我仔细地看了一遍,觉得那是一个固定的格式。古代和现在,情况有所不同,地理形势也有很大变化,哪能按照死板的图式去作战呢?”

  岳飞显然觉得自己没把道理讲清楚,就又补充说:“战争的奥妙,在于出奇谋而不让敌人觉察出来,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如果在平川旷野与敌人骤然相遇,哪有功夫与敌人依照图式摆阵呢?况且,我今天是一员偏将,带兵不多,如果摆阵势,队伍就全部暴露在敌人的目光之下,他们看出虚实,从四面八方把我们包围起来,那就糟糕了”

  “依你这么说,布阵作战,难道就不能用了吗?”宗泽很生气地质问岳飞。

  岳飞耐心地解释:“布阵交锋,这是战争的一般方法,但是不要把它看得太死板了。而且运用得怎样,主要在于人心中的筹划。您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宗泽听了,寻思半天,觉得岳飞讲得确有道理,他转怒为喜,亲切地说:“你的话是对的”

  宗泽虽然 70多岁了,但精力充沛,志向远大。他一连上了20多封书给高宗,请求高宗回到东京,主持北伐。但高宗听信黄潜善、汪伯彦的议和主张,对宗泽的意见根本不加理睬,把这个坚持抗金的老将活活给气死了。宗泽临终的时候,把岳飞等将官叫到病床前,勉励他们要继承他的遗志,赶走金兵,恢复河山。他说:“诸位能消灭敌人,收复国土,我死也无恨了。”

  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背诵唐朝诗人杜甫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来抒发自己生前不能完成抗金复国大业的感慨。最后,他连喊三声:“渡河!渡河!渡河!”就与世长辞了。这三声呼喊,震动三山五岳,铭刻在南宋爱国军民的心坎里,更深深地铭刻在岳飞的心中。

  岳飞看到宗泽这种忧国的情怀,感动得眼泪双流。他握紧拳头,暗下决心:“宗留守,我一定要继承您的遗志,完成您没有完成的抗金复国大业!”。

                                       五、力克建康 疾风劲草

  建炎三年( 1129年),就在金兵进犯、高宗南逃的时候,那个接替宗泽作东京留守的杜充,也扔掉东京不管,夹起尾巴逃到建康。

  岳飞曾一再劝阻杜充不要南逃,说东京地理位置重要,不以轻易丢掉,但杜充逃命要紧,根本听不进去,无奈何,岳飞只好跟他到了建康。由于杜充贪生怕死,拒不迎战,趁夜晚逃到真州,后在敌人的引诱下,他终于投降了兀术,成了可耻的叛徒。因此,建康很快失守,各路将士乱作一团,有的当了游寇,有的自找出路。面对这种混乱局面,岳飞以大局为重,一方面激励将士们保家卫国,一方面壮大自己的队伍,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大家感到,只有岳飞,才是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了国家的利益,他们纷纷表示:“愿听岳统制的命令”。

  建炎四年( 1130年),金兀术没能实现俘虏宋高宗的计划,就带着沿途掠来的财物,分乘大小船只,向北退兵。三月,当他们向建康撤退的时候,在镇江受到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堵截。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为了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亲自在战船上擂鼓助威,韩世忠的军队直杀得金兵焦头烂额,尸满长江。金兀术请求:“只要放他过去,愿把所有掠夺来的财物全部留下。”但韩世忠坚决不答应。金兀术边战边退,韩世忠边战边追,把兀术大军赶到了黄天荡内,围困了48天,兀术进犯中原第一次吃尽了苦头。最后,由于汉奸的献计,兀术才挖开年久淤塞的老鹳河,沟通了秦淮河水,由秦淮河逃往建康。

兀术心惊胆战,率领残兵败将,舍舟登岸,慌慌张张逃到建康附近的牛头山。在这里又遭到岳飞的突然袭击。

  建康失陷以后,岳飞带领人马,在广德、常州、宜兴一带打击金兵,取得了多次胜利。当他探知兀术在黄天荡被韩世忠打得大败的时候,立即埋伏在牛头山山头,等待着兀术大军的到来。

  五月初的夜晚,大地一片昏暗,牛头山没有一点声音,显得格外宁静。忽然人声嘈杂,战马嘶鸣,兀术的败兵,来到牛头山下安营扎寨。疲劳不堪的金兵,带着刀枪伤残的痛苦呻吟,乱哄哄地折腾了一阵,倒头进入了梦乡。他们哪里知道,岳飞的人马,正拿着刀枪在“迎接”他们呢!

  岳飞命令士兵,穿上黑色服装,一声呐喊,杀进金兵的营寨。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不知道这些“天兵天将”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一时慌了手脚。加上天昏地暗,分不清哪是自家人马,哪是宋朝兵将,慌乱之中,自相残杀起来。岳飞乘机进攻,杀得敌人大败而逃。兀术领着残兵,急急忙忙钻进了早先占领的建康城。

  兀术看到宋朝兵将正在包围建康,心想:“要不赶快逃走,就会成为网里之鱼、瓮中之鳖”。便连忙搜索了城里的金银、布匹等财物,一把火把建康城烧了个黑烟冲天。趁着城里慌乱,率领人马急急出城,企图渡江北逃。谁知冤家路窄,刚到新城,就被岳飞当头拦住去路。兀术心慌意乱,金兵已是惊弓之鸟,谁敢上前迎战?纷纷背着抢来的财物,逃向江边,争先上船逃命。你推我挤,挤落长江的不计其数。岳飞奋力追杀,兀术大败,血染长江,尸铺十里。武器、马匹和抢来的财物丢得满地都是。这一仗杀死敌人 3000多名,投降过来的也有1000多人。

  兀术逃走以后,岳飞带领人马,打着得胜鼓,开进了建康城,帮助百姓扑灭了大火。城中百姓受尽了金兵的摧残,现在看到岳飞赶跑了敌人,便都扶老携幼,一齐涌向街头来欢迎。岳飞劝慰大家各安本业,重建家园,为抗金多做贡献。

  岳飞的功绩受到人民的称赞,也得到朝廷的嘉奖,高宗特地赏给他一领百花袍、一条镀金枪、全套鞍马和 50副铁甲。从这以后,岳飞也就成为有名的抗金将领了。

  回营路上,岳飞回想匆匆而过的戎马生涯,从发愤于河朔,至今日收复建康,大小已经历 200余仗,从艰难挫折,走向初步胜利,堪足自慰。但是,要复京师,安国家,任重而道远!为此,在营地张渚镇张大年家厅壁上,豪情满怀地又挥洒了一篇题记,表达了岳飞在收复建康后再接再厉,誓复中原失土的凌云壮志。

                                  六、招降平叛 恩威并施

  收复建康之后,宋金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女真族已认识到,要迅速灭亡南宋已非现实。加之,南宋政府派张浚统领 40万军队在川陕开辟第二战场,直接威胁着金兵侧翼的安全,为此,金统治者在征服南宋的策略上,相应作了如下改变:一、把军事重心转移到川陕一线,企图越过秦岭攻入四川,控制长江上游,用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南宋;二、立刘豫为“儿皇帝”,建立伪齐政权,管领山东、河南等地,作为缓冲地带,并通过“以汉攻汉”的手段,来稳定它在北方的统治地位;三、以和议佐攻战,他们有预谋地纵归原宋御史中丞秦桧,在南宋政权中巧妙地安进“奸细”,以和谈诱降高宗,从而削弱与破坏南宋抗金力量。此后,南宋爱国军民的斗争,遇到了金军与政治、公开与秘密的双重进攻。军事争战虽稍有缓和,但对抗更为复杂激烈,侵略与反侵略、爱国与卖国、忠与奸、明与暗的斗争,在不同的战线上以更为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岳飞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抗金的立场上,在正面与金军、在侧身与内部妥协议和的投降派作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而以高宗为首的南宋小朝廷,在战争形势稍为缓和的情况下,便把主要精力用于“安内”上去了,即讨平游寇,平定内乱。

  讨平游寇。游寇是什么呢?他们多数是由前线溃败的官兵组成的。宋朝官兵和金兵打仗,溃败以后,由于朝廷没有采取适应措施加以安置,这些散兵游勇就成群结伙,攻州掠县,抢劫烧杀,他们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痛苦和金兵没什么两样,而且对南宋政府也有很大的威胁。当时声势最大的有戚方、李成、曹成等几大股。

  从绍兴元年 (1131年)至绍兴三年(1133年)整整三年,岳飞遵照朝廷的意旨,便投入到讨伐游寇的活动中。由于措施得力,运作精到,仁义并施,三年中,岳飞雷厉风行,势如破竹,多次完成了朝廷授予的招降平叛使命,消除了困绕南宋政权的内患,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高宗特赐予“精忠岳飞”锦旗一面,以示褒奖。

  平定内乱。南宋钟相、杨么起义,爆发于建炎四年,至绍兴五年 (1135年)在洞庭湖根据地已坚持了整整五年之久。这些年来,南宋政府曾屡次派兵前来招安,都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招安之人屡遣,而大半不还;水陆之师每进,而无敢深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绍兴五年五月,高宗将精锐的抗金劲旅-——岳家军,从民族战场上抽出,调往洞庭湖,招安平息这场内乱。

  岳飞到达洞庭湖畔鼎州即常德后,运用仁义并施、恩威并用的策略,很快完成了这一使命。

  值得提出的是,作为封建统治集团成员之一的岳飞,尽管站在了平定内乱的立场上,但他采取的平定措施曾使当地百姓感恩戴德,永志不忘。他曾拒绝执行高宗关于“血洗虔城”的密诏。在对待俘获的 20万乱军问题上,他又阻止了卤莽的牛皋“略行洗荡”的行动。岳飞对牛皋等部将的一席话,表明了岳飞对内部矛盾还是持客观态度的。他说:“杨么之徒,本是村民,先被钟相以妖怪迷惑,后因鼎州知州程昌寓以宠妾被劫怀恨在心,凶狠地要杀尽徒众进行报复,致使反抗愈烈,声势越大。其实,他们不过都是为了求得生存,聚众逃难而已。如今诸寨既已出降,元凶被杀,其余徒党,同为国家赤子。如果统统杀掉,岂不有伤皇恩?有何利益?况且兵书上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又能保全他们,属上策,为兵家所贵。假如一味屠杀,那决不是好官,只要大事已了……那么就算尽到责任,亦能问心无愧了。”

  岳飞说罢,连声喊道:“不得杀,不得杀!”牛皋本人听了,心悦诚服,从而避免了一场血洗。为了增强军队力量,岳飞便从中挑选了好几万精壮的兵,编入岳家军中,其余人“给米粮”归田就业。

  岳飞讨平了几股强大的游寇,解除了人民的一些苦难,也消除了南宋政府的几个心腹大患。于是岳飞名扬天下,连小孩都知其名。

                                       七、收复六州 营田屯田

  绍兴三年( 1133年)的一个冬天,高宗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满朝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在思考着问题。这时,一封奏章送到了高宗面前。高宗接过一看,原来是岳飞写的,只见奏章上写道:“襄阳六州地位险要,要想恢复中原,应该以这里作基础。现在,必须先夺回六州,除掉这块心病。臣这里整装待发,只等朝廷令上。”

  “啊!没想到岳飞会自动要求去收复六州。”高宗看完奏章,满脸堆出喜悦的神色。

  大臣们好象卸下了千斤重担,这个也表示赞成,那个也满口同意,都说,只有岳飞才能担负起这个重担,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当时南宋控制着江淮以南,金国占领着黄河以北,当中的山东、河南和陕西的部分地区,由一个号称“大齐”的傀儡政权统治着。

  大齐的皇帝叫刘豫,本是宋朝济南府知府,建炎二年冬天,当金兵进攻济南的时候,他杀掉大将吴胜,投降了金国,成了一个卖国求荣的汉奸。建炎四年九月,金国皇帝册封他为“大齐皇帝”,让他站在前线与南宋对抗,而自己却集中精力巩固黄河北部的统治。刘豫把金国当作靠山,事事听从它的指挥,成为它的忠实走狗,所以,史书上称他的国号为“伪齐”。伪齐的首都先在河北大名,后迁到东京。

  刘豫对金国百般恭顺,却对老百姓十分苛刻,连农民的菜园也要一年收三季税,其他的就可想而知了。他的儿子刘麟还领着人马把河南巩县一带北宋皇帝的坟墓都给挖了,将里面的金银珠宝、古董珍玩弄到自己家里,真是连死人也不放过。

  绍兴三年冬天,伪齐派李成在金兵的帮助下攻占了襄阳六州 -——襄阳、郢州、随州、唐州、邓州和信阳郡。高宗和文武大臣常为这事发愁。

  岳飞早有夺取中原、收复宋朝失地的志愿。现在见襄阳六州又被占领,心中不胜悲愤,所以,他连夜给高宗写了这封奏章。

  绍兴四年( 1134年),岳飞奉命从鄂州向郢州进攻。当他乘船横渡长江的时候,他的心潮也随着长江的滚滚波涛汹涌起伏。当时正是五月天气,长江两岸稻田千里,一片青翠。岳飞触景生情,想到那襄阳六州的稻子,将来要被刘豫这个大汉奸送给与宋为敌的金人时,不禁勃然大怒。“砰!”一个茶碗被他摔碎在桌子上。只见他猛地站起身,指着江水,对部下发誓道:“这次捉不住敌帅,收复不了六州,我就再也不过这条大江。”

  郢州的贼兵有一万多人,守将荆超勇猛善战,号称“万人敌”,是伪齐的一员虎将。还有一个谋士叫刘楫,是个满肚子坏点子的家伙。他二人想凭着城墙坚固、粮食充足,来一个固守,等到岳飞攻城日久,士卒疲劳的时候,再出城袭击岳飞。

  岳飞到了郢州,让部将张宪高声劝降。谁知刘楫不但不听,还向张宪射来一箭。岳飞心中大怒,用鞭梢指着刘楫骂道:“我不杀你,誓不为人”。劝降既然不成,只有用武力攻城。岳飞绕城四处察看,见东北角地楼不甚坚固,凭着部队的精锐,攻破郢州是不成问题的,当时军中粮食正缺,管粮草的报告说,粮食只够一顿饭了。岳飞满有把握地说:“这就可以了,我要明天上午攻进城去,希望大家努力!”

  第二天拂晓,众将士吃饱了早饭,勇气倍增,争先攀梯登城。虽然城头上滚木、雷石一齐向下滚来,但哪里挡得住这些不怕死的勇士?不到中午,就攻进了郢州城。荆超出城逃跑,只见到处都是岳飞的人马,怎么也跑不出包围圈,只好跳崖自杀了。刘楫想溜也没有溜掉,作了俘虏,被岳飞臭骂了一顿,推出去斩首。

  攻下郢州后,岳飞派部将张宪、徐庆、牛皋等,一鼓作气收复了随州。当时,岳飞长子岳云虽然只有 16岁,但也参加了收复随州的战斗。尽管年纪很轻,个子瘦小,但力气很大,双手拿一对铁锤,重八十斤,英勇作战,出力最多,第一个登上了随州城。

  随州收复后,岳飞领兵赶到襄阳,襄阳是李成亲自布防的阵地,六州的首府,地位十分重要。李成率大军出城 40里,迎战岳飞。他把骑兵安排在左边的汉水河岸。将步卒布置在右边的平地上边。岳飞见他这样布阵,不禁哈哈大笑。他对部将们说:“步兵的优点,在于利用险要地形,骑兵的特长在于奔驰在平川旷野。现在李成却把骑兵部署于江岸,将步卒排列于平地,虽然他有十万人马,能起什么作用呢!”于是,岳飞吩咐部将王贵带领使用长枪的步卒,袭击李成的骑兵,命令牛皋率领骑兵,冲击李成的步卒。

  战斗一开始,李成满以为人多势众,打垮岳飞,报昔日江西失败之仇,易如反掌。不料岳飞的步卒用长枪专刺李成骑兵的战马,前面的战马纷纷倒地,后边的战马不能前进,被步卒刺马挑人,一会儿就杀死许多。想要逃走,阵地又紧临汉水,被自家人马挤落水中的不计其数。岳飞的骑兵冲击李成的步卒阵地,利用平川旷野的有利地形,刀砍马撞,不多时,把李成的步卒给冲得七零八落。李成见自己的骑兵、步卒象潮水般败下阵来,知道抵档不住,连忙拍马逃命,襄阳又回到了南宋政府手里。

  随后,又收复了邓州、唐州和信阳郡。能按计划收复被伪齐夺去的失地,自南宋建立以来,这是第一次。这不光在当时文、武大臣中,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也有很大的影响。高宗看到捷报,不禁兴高采烈,满脸生辉。他对大臣胡松年说:“我虽然平常听说岳飞的军队很有纪律,可不知道他能这样快地打败敌人”。胡松年回答的好:“是呀,正是因为他行军有纪律,所以他才能这样快打败敌人”。

  高宗听了非常高兴,遂封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和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特封武昌县开国子,后来又晋升为武昌郡开国侯。

  授官节度使,这是很少有的荣誉,当时只有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三人才有节度使的头衔。而象岳飞 32岁就获封侯,在南宋还是第一人,就是当代,也属少见。

  收复六州以后,朝廷把这六州并作襄阳府路,由岳飞负责治理,防止伪齐南下进犯,当时,由于刘豫进犯,黎民百姓大多逃走在外,虽然六州土地肥沃,但劳力不足成了问题。另外,每州又需驻兵万人负责保卫,军粮也发生困难。这两个问题都急待解决。岳飞一方面招集逃走在外的农民回到自己的家乡,发给种子、耕牛,减免赋税,让他们安心生产,叫做营田法;另一方面,让士兵在不打仗的时候,进行耕种,将生产的粮食作主力军粮,称作“屯田法”。经过了两三年的“营田”、“屯田”,粮食增加很多,不仅老百姓生活有好转,就是每年的军粮,自己也可以解决一半。这样一来,襄阳府路就由一个伪齐进一步侵犯南宋的据点,变成了一个南宋可以进一步恢复中原的前哨基地了。

                                                  八、智废伪齐 怒斥败类

  绍兴七年 (1137年)十月的一天,一队巡逻士兵吵吵闹闹地绑着一个人来到岳飞的大厅。原来,这个人是金兀术派来的探子,当他来到鄂州探听军情,不小心露出马脚,被巡逻的士兵识破,当场将他捉住,押到岳飞面前,请求处理。

岳飞知道刘豫巴结金国的大臣粘罕,而兀术却对刘豫不满,于是就乘机使了一个“离间计”。

  岳飞把这个探子打量了一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故意惊讶地说:“呀!这不是张斌吗?是我们自己的人”。说着忙吩咐哨兵松绑,随机把那密探领到自己的卧室,故意用责备的口气说:“前几日我派你送密信到齐国,约定好让齐国引诱四太子 (兀术)上钓,共同杀掉他。你怎么走了几天也不见回来,我怕你送不到信,又派人去过。齐国皇帝已经答应,以约定四太子到寇江为名,在清河设下埋伏,将四太子杀掉,你竟然没有把信送到,为何要背叛我?”

  那金国密探以为岳飞真的认错了人,只要能保住性命不死就行,他也就假装认错,说道:“我在路上过河时,不慎把信掉在河里,回来怕元帅不饶,所以不敢回来,还请元帅原谅,我愿意将功补过。”

  岳飞说道:“按你的罪就该杀,念你知道认错,我今天宽恕你,你再去齐国一趟,问他起兵的具体日期。你这次要以死相报,必须完成任务”。岳飞说罢,忙写了密信,用蜡丸裹好,让密探藏好,又给了许多钱,反复叮咛,千万不可泄露机密。密探保住了性命,又得到了钱,内心十分高兴,表示冒死也要把信送到。密探出了岳飞的大帐,走出没有多远,岳飞又把他叫了回来,又给了密探许多钱,用很郑重的样子又嘱咐密探一遍,千万要送到,千万得保密。

  密探见岳飞这样郑重,毫不怀疑,出了门,一溜小跑来到金兀术的驻地,一边说着自己机智善变、顺利脱险的情况,一边掏出岳飞写给刘豫的那封信交给兀术。兀术一看,脸都气黄了,急忙将信送到金国皇帝熙宗面前。

  金国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派系斗争。一派以粘罕为首,刘豫特别巴结他;一派以宗磐为头,挞懒、兀术是其中的骨干。粘罕当权时,企图把挞懒控制的山东地盘划给刘豫,引起挞懒对粘罕和刘豫的仇恨。现在粘罕派失败,宗磐掌握了大权,更对刘豫没有好感。这封信的到来,恰是火上浇油。

  说来也算凑巧,偏偏在这时候,刘豫派人来到金国,请求金熙宗封他儿子刘麟为太子,而且还要求金国出兵,帮助他进攻南宋。本来金国立他为大齐皇帝是为了让他与南宋纠缠,自己好巩固黄河以北新得到的地盘。现在事事都还要自己出面,要你这个刘豫还有什么用处呢?于是金熙宗听从了挞懒的建议,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宣布废除了刘豫的大齐政权。从此,这个为金国干了八年坏事的伪齐,就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刘豫一倒,他的镇汝军守将崔虎和蔡州知府刘永寿便先后投降了岳飞。岳飞乘机向皇帝上书,请求趁刘豫刚废、人心动乱的时候,率师北伐,收复失地。但是,这时的高宗已经听信了奸臣秦桧的建议,要和金国议和了,虽然朝中大臣坚决反对议和,但高宗、秦桧坚持投降政策,终于在绍兴八年 (1138年)十二月,宋与金国签订了和约。这个和约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四条:一、金国把刘豫原来控制的地区归还宋;二、金国把徽宗的灵柩和韦太后送归宋朝;三、宋朝向金国称臣;四、宋朝每年给金国进贡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

  这样,高宗的南宋政府,实际上成了第二个刘豫的伪齐政权,南宋等于亡国了。

  对于这样一个丧权辱国的和约,高宗和秦桧还郑重地作为一件特大喜事来庆祝,要群臣上表祝贺。朝中大臣和人民群众坚决反对。

  岳飞早就气破了肚皮,他让他的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道著名的《谢讲和赦表》用辛辣讥刺的笔调,外柔内刚的手法,以上“贺表”例行公事之便,表达了对和议的不满,并重申抗金到底的决心,其大体内容转译如下:

  想到我们的国家经历了长期的艰难困苦,作为权宜之计,姑且与敌人和好……以求得拯救艰危,获一时之平安,倒也未尝不可;但从长远考虑,这毕竟不是维护国家尊严,保护人民安宁的办法。……我幸逢盛世,有机会看到讲和大事一桩,可惜,我身为大将,对国家没有作出微小的贡献,口读讲和诏书,在将士面前脸有愧色。不仅如此,我还自作聪明地过度担忧,徒劳无益地生疑惑之心:为什么敌人无事而请和?我以为其中必有诈谋;我还担心,即使向金低声下气、增加岁币以达成和议,结果只能招致金人得寸进尺。我愿制定夺取全胜的谋略,希望在收复两河以后,很快收复燕云等故土,最后达到为国复仇雪耻的目的。我向天发誓,定要金人跪拜称臣。

  这一封“贺表”,脍炙人口,深沉而有力地表达了南宋人民受压抑的抗金呼声,因而立即为坊间所传刻,人们争相传诵。高宗读后,悲恨不已,秦桧阅后,恼羞交加。

  为了缓和守边和抗金大将的不满情绪,高宗给韩世忠、岳飞、吴玠等人同时加官进爵,在岳飞官阶太尉 (武官一品)的基础上又封了个开府仪同三司(文官一品)。岳飞坚决不接受,他在辞谢不受的札子中沉痛地说:

  “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以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行赏论功,取笑敌人。”

  未出岳飞估计,绍兴十年 (1140年)夏天,盟墨未干,金人便撕毁和约,大举南侵了。

                                         九、大战兀术 北伐中原

  绍兴十年 (1140年)五月,黄河南岸的田野里,收麦种秋,一片繁忙,突然,路上一队队金兵骑马持刀杀了过来。顿时村庄里浓烟翻滚,火光冲天,男叫女哭,乱成一团。金兵大举进攻了。

  兀术认为,把原来刘豫的地盘归还南宋,是一个最大的错误,决心发兵夺回。这时,他兵分四路,同时向南宋进攻。这样,签订刚刚一年多的“和约”就这样全部被撕毁了。

  高宗在议和以后,认为从此太平无事,高枕无忧了。对于边防,根本没有作任何部署,就连金国归还的地盘,也还是由刘豫的官员统治着。这次金兵进犯,刘豫的旧官员大都望风投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金国归还的土地,差不多又全部落到兀术手中。难怪岳飞说,金国归还的土地是暂时“寄存”,看来这话真没错。

  高宗这时焦急起来。六月,他赶紧给各路将帅下达命令:韩世忠守淮东,张俊守淮西,岳飞为“河南诸路招讨使”,由襄阳北上,负责湖南各州的收复和防御任务。对于岳飞来说,盼望高宗允许深入北伐的诏命已盼了十几年了,而为实现恢复大计,又已整整准备了十年!一旦有重新收拾旧山河的机会,叫他如何不振奋鼓舞!高官厚赏可以不受,壮志未酬总不罢休!岳飞大展宏图的时机来到了!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光耀史册的岳家军大举北伐开始了!

  岳家军士气高涨,锐不可挡,一声令下,立即出发。出师北伐,势如破竹。在一个月之内,连续取得了颍昌大捷、陈州大捷、郑州大捷、洛阳大捷、郾城大捷等,真是兵马所至,节节胜利,其中的郾城大捷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光辉的战例。

  河南战争的中心在颍昌周围。当时,岳飞分派诸将出击敌人,收复失地,自己只留少数人马驻扎郾城指挥。兀术探听到这个情况,便和手下大将商议:南宋其他将领都可以对付,只有岳飞谋勇俱备,兵强将悍,难以抵挡。现在趁他大将、大军都在外地,不如围攻郾城,把岳飞杀掉。于是,率领 15000名精兵直奔郾城。

  七月八日这天,烟尘滚滚,战旗飘飘,大队金兵在郾城北面布下了阵势。兀术大声叫喊:“快报岳飞知道,我今天要和他见个高低。”

  兀术有三队经常跟着自己作战的侍卫亲兵,每逢作战时,一队放在中间,正面冲击;两队分列左右,侧面包围。中间的一队,身材高,力气大,武艺强,箭法精,头戴铁盔,身穿两层铁甲,看起来向铁塔一般,号称“铁浮图”。左右两边的骑兵,都是一些能征惯战的勇士,叫做“拐子马”。这些“铁浮图”与“拐子马”可说是“常胜军”,碰到哪个地方打不赢、攻不下时,就调他们前去。这次,兀术要打败岳飞,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

  针对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岳飞研究出了一套大破之的“砍马计”。他吩咐士兵,把刀斧用麻绳绑在长杆上,作战时不需骑马,都要步战,低着头砍马腿,马倒以后再砍人。然后,他命令岳云出阵破敌,并且毫不客气地对岳云说:“你只有战胜才能回来,如果你完不成这个任务,我就先把你斩首”。

  岳云手提着 80斤重的一对大铁锤,带领着侍卫亲兵冲向敌人。“铁浮图”正面迎来,“拐子马”也从两边实行包抄。“岳家军”手持长刀、长斧先砍马腿,马腿一伤,这些“铁浮图”、“拐子马”一个个从马上摔了下来。这个摔伤了胳膊,抡不动大刀,那个被马压着了腿,站不起来。而且前边的马一倒,后边的马也跟着绊倒在地,被“岳家军”刀砍斧劈,杀了个一塌糊涂。金军大乱,兀术见状,拍马先逃。金兵见主帅逃走,也争先恐后逃命。这一仗,只杀得兀术的“铁浮图”、“拐子马”血流成河,尸堆如山。兀术遭到惨败,痛哭流涕:“我自起兵以来,都是依靠‘铁浮图’、‘拐子马’得胜,今天算彻底完了。”金军败退到东京。

  岳飞乘胜追到东京西南的朱仙镇,这里离东京只有 45公里,并对东京形成包围。兀术见大势已去,一面命令老小渡过黄河作撤退的准备,一面又调集所有兵马十万来到朱仙镇,要与岳飞决最后一战。岳飞派岳云率500名“背嵬军”闯入敌人大营,横冲直撞,无人敢挡。金兵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哪里有心再战?被岳家军一冲,拔腿就跑。真是兵败如山倒,金兵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更不用说被岳家军追杀的有多少了。兀术感叹地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能够取得抗金的胜利,除了他自己的因素以外,还和北方忠义军及人民的支持分不开。当时抗金形势大好,岳飞勉励部下:“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正当岳飞等待命令,准备渡过黄河去追杀金兵、收复失地的时候,朝廷却下令他撤兵回朝。

                                                   十、挥泪班师 壮志难酬

  正当岳家军势如破竹,北伐节节胜利的时候,宋高宗却在这一年 (1141年)七月十七日,一日之内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非常痛心,他叹息:“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听说皇帝命岳飞撤军,当地的老百姓拦住岳飞的马头大哭,人民哭,军队哭,岳飞也哭,整个大地处于一片悲痛的嚎哭声中。

  撤军途经蔡州时,又有大批老百姓在那里等候,他们推选一名长者向岳飞恳求留兵。长者说:

  “我们沦陷在敌人手里已有十多年了,听说您兴兵到这里,志在收复祖国的失地,我们常常踮起脚尖来看望您的部队,侧着耳朵倾听您车马的声音,过一天好象过一年那样。您果然来了,失地已经渐渐收回,敌人象惊弓之鸟迅速逃跑了,老百姓正在庆贺,都认为,从今以后可以不穿敌人的服装了。今天,忽然听说您要撤军,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您纵然不为中原人民着想,难道也忍心丢掉快要成功的抗金事业吗?”

  岳飞听了,又是一阵心酸。他首先感谢大家的深情厚意,但又不得不说:“朝廷有令,我不能不走啊”。他拿出金牌给大家看,大家都哭了,岳飞也是热泪双流。有什么办法呢?人民不愿让走,但又不能不走,因为违抗“圣旨”就是杀头之罪;岳飞不愿走,但又不能不走,因为不听皇帝的命令,就是“逆反”大罪。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觉得不正常,但谁也没有好办法。岳飞看着这些受尽了金兵欺压的中原百姓,在大军撤后又将重入虎口,他对大家说:“你们如果不愿留在此地,可搬到襄阳六州去,在那里给你们拨一些荒地,开垦耕种。大军停留五天,保护你们搬家。”当时,愿意搬到襄阳六州的人成千上万家,大路上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络绎不绝。

  岳飞前边撤军,金兀术又勒转马头,引领大军向南杀来,结果把岳飞收复的郑州、颍昌、蔡州等大片土地又夺了回去,岳飞十年的心血,果然白费了。

  高宗赵构心有三怕,但又不好启齿。他一怕抗金将领功劳大了,势力大了,自己不好控制;二怕两河义军百姓在抗金中势力逐渐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三怕抗金成功,徽、钦二帝南归,自己的皇位不保,权衡再三,他决心向金国低头称臣当“儿皇帝”。宰相秦桧,早年被金国掳去,训练一通,又放归南宋,进入决策层,作为金国的内应,当然是卖国求荣的投降代表。他更害怕抗金胜利,主战派立了大功,于己不利,于是,他和赵构权奸勾结,狼狈为奸,一日之内连下 12道金牌,逼使岳飞班师。

  班师不久,岳飞即被解除兵权,委以枢密副使的虚职,接着一场空前的污陷活动便开始登台上演了。一伙早已串连好了的丑类,立即响应,掀起了残害忠良的逆风恶浪。秦桧党羽右谏议大夫万俟卨首先上言弹劾岳飞。诬蔑岳飞在柘皋之战时,迟迟不出兵,又根据张俊造的谣言,说岳飞主张“放弃楚州,退保大江”,并说这是“沮丧士气,动摇民心”,请高宗罢免岳飞枢密副使的职务,撵出朝廷。御史台官员罗汝楫等走狗,也跟着大喊大叫,要求高宗快给处分。

  岳飞知道这是秦桧一伙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自己进攻。想到自己一片爱国忠心,竟然会受到这样的诬陷,不觉心灰意冷,便三次上书,请求辞职。高宗巴不得把岳飞这块议和的绊脚石赶快搬掉,就批准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枢密副使职务。

                                        十一、岳飞之死 千古奇冤

  岳飞免官出朝,回到庐山脚下的九江家中住了下来。

  但是,金国是要秦桧“杀死”岳飞,不是把岳飞赶下台就可完事的。可是,光凭捏造的那两条“罪状”能把岳飞杀了吗?他们绞尽脑汁,觉得只有“谋反”这个罪名最重,不仅要杀头,而且全家也要跟着遭殃。还有,要杀掉岳飞,不搞乱他的岳家军是很危险的,所以他们用重赏到处引诱岳飞的部将,要他们诬告岳飞“谋反”。他们觉得,只有岳飞的部下来告岳飞,才容易使人相信,同时也可以达到搞乱岳家军的目的。虽然找了不少人,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亏心事。他们又极力搜寻与岳飞有仇的人。

  秦桧和张俊听人说,岳飞的部将王贵,在颍昌大战中,看到敌兵众多,有些胆怯,受到岳飞的斥责。等到打垮金兵以后,岳飞怒气未消,要将王贵斩首。由于众将求情,才免于一死。于是,张俊就派人把王贵找来,要王贵污告岳飞。王贵不愿意,说“岳飞身为大将,对人难免有赏有罚。如果受罚了,就怨恨他,那么,怨恨他的人,就数也数不清了”。张俊见王贵不同意污陷,就用搜集到的王贵的隐私作为把柄,终于胁制王贵就范。

  张俊他们仍不罢休,又从岳飞部将中物色了一个名叫王俊外号“王雕儿”的无赖汉,这个人原来是东平府的一名刽子手,因他的一个徒弟得罪了他,他就编造罪名,诬告了徒弟一状,他的徒弟被治罪,他却因“功”升为都头,此后,他专干诬告的勾当。因此,人们给他起个外号叫“雕儿”。雕是一种嘴尖、凶猛恶毒的大鸟,常常捉食其它小鸟,因为他的行为象雕,大家送这个外号来讽刺他,这王俊虽然也参加过几次战斗,但因贪生怕死,没有战功,一直没有升官,所以对岳飞有怨气。他是张宪手下的副统制,因为他又尖又贪,常受张宪的斥责,因此,对张宪很是不满。这次张俊亲自派人找他,他认为升官的机会来了,一口答应下来。

  张俊写了一张状纸交给王俊,叫他按状纸的内容到王贵那里诬告张宪“谋反”,说岳云写给张宪一封信,让张宪在襄阳作乱,反叛朝廷,阴谋把岳飞失去的兵权重新夺回来,王俊诬告后,王贵把张宪骗到营里捉住,送给张俊。

  张俊在枢密院里,根据自己起草,由王俊照抄的上告状纸,拍案大叫:“张宪,你要从实招来!”。本是没影的事,从哪里招起啊!张俊用重刑逼供,可张宪是个硬汉子,任凭你打得死去活来,他还咬着牙,一字不招。

  秦桧又把岳云捉来,严刑逼供,岳云照样不认帐。秦桧奏请高宗逮捕岳飞,高宗不问证据如何,对这样一位威名震世的大将岳飞,随即下令逮捕。

  岳飞还不知道张宪、岳云被捕的事,这一天,正在家中看书,杨沂中来见说,为着岳云、张宪的一件小事,需要您亲自到朝廷去对质一下。岳飞和杨沂中就一块到了临安。岳飞本来想着要到朝廷对质,谁知却被秦桧派人直接送到了大理寺狱中。岳飞大吃一惊,问道:“我为国家出力半生,今天为什么把我带到这里来?”在大理寺狱中,他看见张宪、岳云露着头,光着脚,脖子上带着枷锁,手脚上挂着镣铐,浑身上下血迹斑斑,蓬头垢面,痛苦呻吟。他一见这种情况,身上凉了半截,心里也明白了十分:他们要对我下毒手了。

  岳飞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在抗金战场上叱咤风云,如今落到这伙卖国奸贼手里,他知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闭上眼睛,咬紧牙关,任凭狱卒怎样拷打,他都一声不吭。

  正因为岳飞狱案纯系诬陷,稍有良心的审判官就提出了怀疑。御史中丞何铸是秦桧门徒之一。在审讯时,再三勘问岳飞有无与张宪通信谋反。岳飞一怒之下,解开衣服,赤露脊背给他们看,但见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肤。何铸一见,心中一动,良智发现。在审案过程中,又发现了一系列疑问:张俊称张宪自供与岳飞串通谋反,经对证,张宪一直不伏;张俊也拿不出岳飞、张宪通书的物证;检举人王俊本人也未见过岳飞解职后与张宪有来往。既如此,岂不是成了毫无根据的虚假案件?经翻来覆去审讯,何铸认为枢密行府上告的“岳飞与张宪通书谋反”的罪状,缺乏足以定案的证据。最后,得出结论:岳飞无罪,这是一桩冤案。当他把审理结果告诉秦桧时,秦桧极不高兴,没想到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何铸会主持公道,他阴沉沉地说了一句“此上意也!”意思是要何铸不得违抗高宗旨意,必须将岳飞定为“谋反罪”。何铸终于看穿了这伙民族败类的肮脏内幕,毫无惧色的回敬道:“我何铸区区之心,岂止为一个岳飞着想?强敌未灭,却无辜地戮杀一员大将,后果会是如何?失去军心,危及国家长治久安这可是不能不令人担忧的啊!”

  秦桧气得说不出话来,马上改换万俟卨主持审理此案,何铸被高宗“命之出疆”,后来被罢官流放。

岳飞在狱中,宁死不屈,用绝食的手段进行抗议和斗争。

  岳飞冤案引起了南宋爱国军民的强烈义愤。高宗秦桧害怕事态扩大,杀死了为岳飞喊冤的南剑州布衣范澄之,用杀一儆百的毒辣手段,制止众口。韩世忠不顾个人安危,仍然找到秦桧质问,秦桧蛮横地答道:“飞子云与张宪通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高宗大兴岳飞冤狱的同时,紧锣密鼓,加紧了对金妥协议和的活动。高宗用专制主义的高压手段把抗金元勋平白无故地投入大理寺狱中,分散了南宋爱国军民对宋金议和的注意力,先发制人地慑住了主战派掀起反对议和的浪潮,也博得了金国敌人的欢心。

这年十一月,宋金签订和约,和约的主要内容是:

一、宋、金两国,东以淮水中游、西以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州、邓州割让给金国;

二、宋朝皇帝向金国称臣;

三、宋朝每年向金国进贡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

这样就把原来刘豫占领的淮北、河南大片土地拱手送给金国,宋朝向金国又称臣,又上贡,实际上等于亡国了。

  岳飞的狱案因和议而兴,现在,和议已成,镇服抗战派的目的已经达到,那么,此案该如何了结呢?高宗如若打算释放岳飞,只要一个口旨。他的沉默,就是决不释放岳飞的态度。秦桧当然心领神会,秦桧的老婆王氏更是直截了当,一语道破天机:“捉虎容易放虎难”。秦桧何尝不明白,他所苦恼的是得不到岳飞谋反的证据,不过,王氏这句话倒提醒了他抓紧了结此案。经过与张俊、罗汝楫、万俟卨等人精心罗织,终于炮制出了岳飞两大罪状:

一、岳飞曾经自称与太祖赵匡胤俱以 32岁做节度使。这当然构不成什么罪。大理寺卿周三畏也坚决不同意定罪。万俟卨撇开周三畏,自行修订判决书,定岳飞为斩刑。

二、敌侵淮西,岳飞亲受御札十五道,不即策应,犯有“拥兵逗留罪”。此纯系有意篡改岳飞行军日期捏造出来的谎言,目的在于和“临军征讨,误期三日,律当斩”的重罪挂上钩。万俟卨改定上奏的判决书,以大理寺名义送到秦桧那里,秦桧立即签署批准,判定:

一、岳飞“合依斩刑”;

二、张宪“律:谋叛,绞。其张宪合于绞刑”;

三、岳云,“致张宪谋叛”,“徒三年”;

四、岳雷 (未成年)“别无干涉罪犯”。

以上判决结果,高宗当天批示:“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将兵防护”。

  高宗把岳飞改“斩刑”为“赐死”,并不显示他对岳飞的“恩典”,他对岳云的三年徒刑改为腰斩,则进一步暴露了他比秦桧一伙更加害怕和仇恨岳飞父子。

  岳飞诏狱的最后裁定,证实了秦桧所说的谋害岳飞“这是上意”绝非虚言,证实了杀害岳飞的元凶不是别人,正是宋高宗赵构,秦桧所扮演的只是一个帮凶角色。这里谈不上为遗臭万年的秦桧开脱罪责,只是力图按历史所提供的事实说话。

  临刑前,岳飞宁死不屈,在狱案上挥笔写下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142年1月28日),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在杭州大理寺狱中遇害,年仅39岁,同日,部将张宪、长子岳云在杭州官巷口被处以腰斩,岳云年仅23岁,张宪年龄不详。

                                          十二、旷世贤将 人民怀念

  在我国,岳飞是家喻户晓的历史英雄,为什么一个封建时代的将领,能够成为后世人们尊崇的榜样,并且,不论王朝的更迭,时代的变换,这种敬仰岳飞的热情经久不衰?这是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岳飞在国家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尽忠报国”,直至奉献出生命的崇高爱国主义思想和行动感人。其次是他的情操、品行堪称模范,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中。

  ——以身作则,军纪严明。岳飞造就了一支能打惯战的岳家军,也造就了岳家军铁的纪律。在南宋初期,物质极其匮乏,岳家军恪守“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戒条,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平时屯驻,官兵很少出现在城镇街头。行军途中,宁愿夜宿街头、村头,也不去惊扰民户。村民开门请他们进屋,仍要征得上级的同意。住进民户,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捆好铺草,接着打扫庭院,帮助房东家洗涤碗盆。这些工作做好后部队才离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优良的纪律是靠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优良纪律的养成,不只是要求于人,作为将帅,更要有施于人,心存仁爱,即给部属送去关怀和温暖,必要时送去同舟共济的信心和力量。岳飞正是这样做的。他与士兵同吃同住,地方送来慰劳品,官兵平均分配,朝廷有赏赐,如数分给将士,身为大将,一分不留藏。士卒有病,岳飞亲自抚问、调药。部队露宿,岳飞决不进民房。上下同甘共苦,终于造就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彪炳史册。

  ——生活俭朴,不置家产。岳飞 32岁出任节度使后,俸禄已超过宰相。可以说,仅凭高官厚禄的收入,岳飞已称得上“腰缠万贯”的富翁,完全可以过上奢侈豪华的生活。事实上,当时诸大将都是营造豪华官邸,置歌儿舞女,竞相侈靡,高宗不以为过,认为这些人政治上无野心。岳飞认为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加上强敌未灭,不是大将享乐之时。当时,高宗对岳飞盛宠未衰,便主动提出要给岳飞建造附有楼台亭阁的华丽府邸,岳飞慨然辞谢。他说:“北虏未灭,何以家为?”

  岳飞身为大帅,爵封国公,可是平日里,仍然是清茶淡饭,粗布衣服,他身边只有夫人李氏,没有一个姬妾,这在当时一般的文武官员中是很少见的。有一次川陕宣抚使吴玠派一名官员来商谈军事,岳飞设宴招待。这位官员觉得这宴冷冷清清,既无管弦之乐,又缺姣娥之舞,更不见岳飞的姬妾出来劝酒,实在不够意思,一打听,才知道岳飞身边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歌伎舞女。这位官员回去给吴玠一讲,吴玠花了高价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派人送来,岳飞立即写了封信,婉言谢绝,连姑娘的面都没见,连人带嫁妆又退了回去。

  ——教子女从严,待父母至孝。岳飞不但治军有法,堪称楷模,立身高洁,为人师表;而且治家有方,足以垂教后世。

  岳飞身为南宋政府中的高级官员,却注意从小不让子女养成依赖父母的地位获取禄位的思想,而且要他们自己去闯出一条“自立勋劳”的道路。岳飞曾得“任子恩倒”,即依照自己的官品可以替儿子补一个相当的官职,他却把这个特权让给了恩人张所的孤儿张宗本。岳云呢, 12岁被送到张宪部下当“小兵”,一步一个脚印让他在训练、行军、作战中去磨练。一次岳云身穿厚重的铠甲,训练骑马下坡,不慎,马失前蹄绊倒,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岳飞认为这是岳云平时缺乏训练的缘故,不禁怒喝:“你上阵驱敌也这样吗?”立即命令斩首,众将求救,才免了重罚,但还是打了一百军棍。在严格的管教下,岳云武艺提高很快,在收复襄阳六州郡的战斗中,年方16岁的岳云,第一个登上随州城,立下了头功。从军十年,到22岁的时候,岳云已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在著名的颍昌大战中,受命统率背嵬军投入血战,当战场指挥员王贵一度怯战,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刻,是他果断地制止了王贵撤军的企图,沉着地指挥岳家军与金军顽强地拼杀,稳定了战局,最后,取得了胜利。假如岳飞对儿子一味溺爱,只知姑息迁就,岳云能够为国家承受起千斤重担吗?显然不能。

  在生活上,岳飞对子女的教训也极为严格。宋代酒店林立,喝酒成风。岳飞却给孩子们立下了戒条:除了喜庆节筵外,平日里一律不准进酒。他不让孩子们在喝酒行令中沾上不良的恶习,从小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勤俭劳动的品德。

  孝敬父母,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岳飞还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自从把母亲接到军营中以后,对老母亲侍奉唯恐不周。在营时处理好军务回家,每天晚上都要去母亲房内看望,并关照家人要勤换被褥,使老人感到舒适、温暖。在母亲卧室内,岳飞连走路都轻手轻脚,怕发出响声影响母亲的静卧休息,一旦挂帅出征,又谆谆嘱咐妻子李娃,务必好好侍奉。

  对于这样一位顶天立地英雄的冤死,人们怎么不痛惜?怎能不怀念?岳飞之死震惊中外,临安居民,悲痛万分,哭声不断,如丧考妣。狱卒隗顺,在深夜里,将岳飞的遗体偷偷地从大理寺狱中背出,翻过城墙,埋于城外九曲丛祠附近,墓前竖了一块“贾宜人之墓”的墓碑,既是记号,又是一种掩饰。不仅仅是京城士民、军人闻岳飞之死而痛哭,在刑部将岳飞的狱案大量翻印、散发到诸路张贴之后,举国百姓“闻者无不垂涕”。

  当时的人们在专制独裁的严厉控制下,虽不能公开抗议高宗、秦桧的迫害,但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表示了对高宗、秦桧迫害忠臣的强烈怨恨。驻杭州西溪寨的官兵子弟,借迎请“紫姑神”以“显灵”的手法,模仿岳飞笔迹写了一首表达功毁一旦、遗恨中原悲愤心情的控诉诗:

经略中原二十秋,功多过少未全酬;丹心似石今谁诉,空有游魂遍九州!

  韩世忠对岳飞之死,悲痛万分,在杭州灵隐寺飞来峰特地建造了一座亭子,并以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之“翠微亭”三字命名,作为对岳飞永恒的纪念,至今犹存的“翠微亭”是岳飞英名留芳后世的生动见证。

  广大军民对岳飞的哀思绵绵,经久不衰。二十年后,为防御金国南侵,御使中丞汪澈奉命赴鄂州宣谕上旨,对岳飞旧部进行战争动员,将士们联名上状,要求朝廷为故帅岳飞洗涮冤屈。汪中丞表示愿意转告。这话一出,官兵“哭声如雷”,大呼“为岳公争气”。

  绍兴三十二年 (1162年)六月,宋孝宗继位。孝宗目击岳飞受迫害致死的经过,公开承认岳飞诏狱是一起冤案。为了顺应民心,即位第二个月,就为岳飞平反昭雪,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淳熙五年(1178年)赐岳飞谥号“武穆”,这是史称岳飞为“岳武穆”的由来。

  宋宁宗嘉泰四年 (1204年)追赠岳飞为“鄂王”,这就是今日杭州岳飞坟墓碑“宋岳鄂王墓”名号的由来。

  岳飞冤案平反昭雪之后,被压抑的民意随之得到了申张。这是申张正义之气、爱国之气、浩然之气,一句话,伸民族之正气。公开纪念岳飞的大小庙宇,在南宋各地纷纷建立起来。如临安、鄂州、宜兴、江州、建康、广州等,都因州、府、百姓或县民的陈请,为岳飞少保建立祠庙。元、明以后,和关羽和祀的“关岳庙”更是布满全国大小城镇。

  八百多年来,岳飞的英名代代相传,岳飞的事迹世世称颂。岳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情操、品格,已经成为激发人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国家,坚决反抗外来侵略和民族压迫的力量。而宋高宗、秦桧夫妇、张俊、万俟卨等一伙民族败类,万世罪人,则遭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唾骂和谴责。

  民族英雄岳飞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岳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