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支系分布

岳飞后裔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分布

文章来源:精忠门第网  |  发布日期:2011-08-13 0:38  |  浏览次数:7665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属精忠门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毛泽东主席说:“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人类社会总是波浪式地发展前进的,岳氏家族也不例外。时而一帆风顺,时而坷坷坎坎,历900年沧桑,但总体是发展了、壮大了。

          权奸卖国 精忠门第跌入万丈深渊

  由宋高宗和秦桧在1142年一手制造的千古奇冤,岳飞、岳云父子殉难,家属押解岭南拘管。这个文官官阶开府仪同三司、武官官阶太尉,即文武均位居一品、南渡前后由祖孙三代、四十年内所形成的新型家庭,一下子跌入万丈深渊。
  当时,夫人李氏41岁,长媳巩氏(岳云妻)22岁,次子岳雷16岁,三子岳霖12岁,女儿银瓶11岁,四子岳震7岁,五子岳霆4岁。岳云长子岳甫4岁,女儿大娘3岁,次子岳申1岁,还有岳雷妻赵氏和1岁的女儿二娘,这一家三代12口人,除四子岳震、五子岳霆闻变潜逃,遁迹湖北黄梅改姓“鄂”,银瓶小姐咬破手指为父辩冤被秦桧党羽抱其投井而亡外,其余9人均被押解,长途跋涉,岭南拘管。被押途中,因不让岳云幼子与母巩氏同行,巩氏悲愤至极,欲死抗争。李夫人劝她说:“以我夫之贤,还能没有后代吗?”
  20年后,即秦桧死后第6年,还是那位高宗,也许是出于良心发现吧!下诏解除拘管,准许岳飞家属居住自由。次年 (1162年),孝宗继位,高宗退居太上皇,又授意孝宗“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孝宗是真心实意地同情与恩恤岳飞及其后裔的,他在位的26年及其以后的光宗、理宗朝,又曾经多次对岳飞及其后裔进行封赐与追封,在时间上整整持续了一百年,这就使得岳飞的后裔们得以很快复苏和充分地发展。

         宋末国乱 岳飞后裔再遭坎坷

  早在1261年,当理宗追封岳飞三代及部下六将时,南宋已处于内外交困的危急时刻,外有强敌蒙古压境,内有贾似道罔上乱国。在此后苟延残喘的18年里,朝政更被贾似道弄的乌烟瘴气。“正人端士为似道破坏殆尽”。但对在官场的岳飞后裔具体迫害到何种程度,已无从考究。但通过岳兴孙由杭州迁宜兴、岳良臣由苏州迁安丘、岳辅雍由常州迁荆州等多起被迫迁的事实透析:他们优厚的地位丧失了,平静的生活被打乱。然后是流离失所,长途跋涉,在异域他乡过起了平民百姓生活,重新创业。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1279年,蒙古族入主中原,取代了腐朽的南宋小朝廷。入主过程和入主初期,对中原人民无疑是一场灾难:其一,入主过程是通过战争实现的,战争必然殃及平民。纵然元世祖忽必烈放长了眼光,约制了屠杀,但终究非解人倒悬之师,1275年11月“屠常州”是谁也掩盖不了的血淋事实;其二,一个新兴而富有朝气的王朝来代替一个腐朽而大失民心的王朝,似乎无可非议,但在当时则是一个民族侵略另一个民族,终究是非正义的。“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的划分,使民族压迫贯穿元王朝的始终,而“南人”则是最迟被蒙古征服的南宋子民,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其三,改朝换代,官宦之家是必然的打击对象,岳飞裔孙由于受南宋几代恩恤,在官场者多,读书人多,官场者受打击,儒士被俘后又“皆殁为奴”,从而他们在劫难逃;最后,由于观念上的原因,岳飞裔孙比一般的南宋子民更多一层被伤害的因素:岳飞因抗击女真族的侵略而流芳百世,蒙古族虽然不是女真族,但对汉族而言他们都是外来民族这一点是一致的,因而对岳飞精神及其后裔则不能不多一分戒心,特别是大兵南下和入主初期,所以就有世居杭州的岳峨、岳嵋兄弟逃匿凤阳,岳畅由苏州迁南昌,岳之正改“乐”姓居南江……。如果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人身迫害有所松动,岳存、岳天祯也可以授与七品父母官的话,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的戒心阴影,则伴着元王朝的85个春秋。杭州岳飞庙的三度兴废为此作了有力的注脚:
  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宁宗将岳飞墓旁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寺,以表彰岳飞功德;元初(1279年)废;1301年,岳飞六世孙岳士迪重建,不久即废;1340年重建,1359年又毁于兵灾;明洪武四年(1372年)又建……《武林世谱》在序言里则作了以下叙述:“宋咸淳七年(1271年),国号改元,诸宗隐约散处江、鄂、燕、豫、山、陕、陇西、吴、兖间,而庙墓无人,一朝委地矣。”

      明朝崇祀 为岳飞后裔再创发展契机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将岳飞列入历代名臣崇祀历代帝王庙;
  1388年,核定历代名臣37人,从祀太祀殿的东西厩,岳飞为37位名臣之一;
  以后,再追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与关羽同祀;
  景泰元年(1450年)侍讲学士徐友贞奏准于汤阴岳飞故里立庙,如钱塘之制;
  1451年,奉圣旨:赐额“精忠之庙”。
  民间的朱仙镇岳庙、程岗岳庙、泰州岳庙、丹阳岳庙、九江忠武王祠……也都先后兴建或重修于此时。在这样一系列的尊岳活动的氛围下,又为岳飞的裔孙们创造了一个大发展的契机。于是有岳正、岳璇、岳伦、岳之声、岳储精、岳敏等一系列人物走上政治舞台。

        清初排岳 乾隆撰文消除“抑岳”观念

  建立清王朝的满族祖先,源自建立金国的女真族,所以清初的国号叫后金。由于这一段历史渊源,所以他们对岳飞的抗金史实讳而不扬,并鼓励民间重关公的义,忽视岳飞的忠,一抑一扬,以达到淡化岳飞形象的目的。甚至于把邹元算编著的《岳武穆精忠传》和钱彩编著的《精忠演义说岳本全传》也列为禁书,其用心显而易见。固然,康熙、雍正二帝也起用过岳升龙、岳超龙、岳钟琪、岳钟璜一家,并委以重任,这一方面是出于统一与安定西部边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从未失去戒心,并最终于雍正十年(1732年)把岳钟琪送入大狱,处以“监斩候”。
  乾隆皇帝精通汉学,在研读了宋、明学者关于对岳飞的评论后,深为岳飞的功烈和精神所感染,消除了“抑岳”的观念。在他即帝位的第二年(1737年)把岳钟琪从监狱放归故里;两年后又御撰《岳武穆论》公诸于世。其大意是:岳飞用兵驭将,勇敢无敌,可与韩信、彭越他们相等比;而文武兼备、仁智并施、精忠不二,则是古代名将所不能与他相比较的。岳飞只知道有君而不知道有自身;只知道有君命而不惜自己的性命!明明知道班师回朝必为秦桧所害,但为了服从君命,还是不敢不奉诏班师。唉!以岳飞的精诚,虽然死在秦桧手里,而天下后世人仰望其风烈,实可与日月争光啊!真不知道宋高宗是出于什么用心!
  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新起用岳钟琪,此后,并称誉岳钟琪为“三朝武臣巨擘”;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遣吏部右侍郎彭启来到汤阴精忠庙致祭。以后每次南巡到浙江时,都必遣官奠祭岳王庙;又题“伟烈纯忠”庙额,为汤阴岳庙、杭州岳庙、墓题诗。
于是朝野转而兴起敬岳思潮,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从而岳飞后裔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同期全国人口的平均增长率。

         国泰民安 岳氏家族伴随共和国的脚步健康发展

  好风凭借力,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岳氏家族也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步入太平盛世。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
  据统计,岳飞后裔遍布全国12个省份的54个县市区,以四川、山东、安徽、湖南、河南等地最为集中。我国台湾和加拿大、美国、韩国、朝鲜等地,也居住着一些岳飞后人。总人口大约有44.36万人。就全国而言,这是一个小姓,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姓1426个,按人口比重岳姓居第154位,但这又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姓,由于民族英雄岳飞的历史功绩,人们每当谈到岳姓时,都报以敬重的目光。
  岳飞有5子18孙33曾孙那么大一个基数,在孝宗及其以后诸帝给予的宽松条件下,又有多个原点竟秀,从而能由900年前的一个人,发展到现在一个44.36万人口的庞大家族。飞祖当含笑九泉!所以《百家姓》中对岳姓的发展与分布有过这样的描述:

            凡是大树,都有许多枝枝杈杈。
            凡是大厦,都有许多砖砖瓦瓦。
            不同支系的岳飞裔孙,
            他们血肉相连,精忠在胸。
            他们是同一棵大树上的枝枝杈杈,
            根在汤阴,心系华夏,心系华夏!

  如果把以岳飞为始迁祖的岳氏家族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岳飞就是这棵大树的主干,5个儿子便是第一次从主干伸出的五个大枝。900年来,这5个大枝则一直“次分”不已,而且还要继续“次分”下去。

                             岳志凤 岳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