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不容玷污

文章来源:精忠门第网  |  发布日期:2011-07-21 22:15  |  浏览次数:4259

本文系原创,版权归属精忠门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笔者是一个将届退休的新闻工作者,不是史学工作者。但有两件事促使笔者写这篇文章。
一是,近年来,史学界围绕《满江红》是否岳飞所作,展开了一场争论。受此影响,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种奇谈怪论,认为宣传岳飞、文天祥这些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容易损伤北方少数民族的感情,不利于民族的团结。 二是,提起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有些青年就产生一种模糊认识,认为这些民族英雄和爱国者都是局限于当时的民族与国家的概念,宣传他们的精神容易破坏今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团结。
  以上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即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也有利于振奋人们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热情。十多年前,作者曾写过有关文章,如今将这文章从衣箱翻出,重新加以修改,以与读者朋友们探讨。

  一、 用正确的民族观评价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要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就必须对民族问题、国家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斯大林说过: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稳定的共同体。他还强调:必须着重指出,把上述任何特征单独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都是不够的。只有一切特征都具备时才算是一个民族。他并指出:有些民族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变为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过程,有的则是由几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以上可以看出,民族不等于国家,一个民族也可能聚居于一个国家,也可能分散于若干个国家;一个国家也可能是由单一民族构成,也可能由多个民族构成。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缔造了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我国各族人民都为之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就汉族本身而言,历史上也是由诸多族群与部落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人数众多的民族。原始公社制时期,活动在黄淮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的先民以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部落或部落联盟,过着共同生产、平等消费的生活。相传黄帝就是中原一带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奠定了华夏基业。夏朝的建立,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以奴隶制王朝为核心的华夏族群形成规模。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长期融合,到秦、汉时形成了一个有共同文化、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此后随着历史的演变,少数民族统治集团入主中原的历史事件多次出现。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地区连年战争,力量空虚,边疆各少数民族大量移入中原地区,先后有五个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十六个政权,出现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这三百多年,各民族互相错居,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移动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时的汉民族,实际上已是民族大融合之后的强大族群,已非上古时期单一的华夏人。隋、唐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五代十国之后的三百年,是我国辽、宋、夏、金等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后来建立的元朝和清朝则是分别以蒙古族和满族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王朝。近两千年形成的民族大移动与民族大融合,使今天的汉族已非纯粹的两千年前的汉人,而是各民族相融合、同化后形成的为数众多的民族。
  由上可见,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上,边疆各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都是兄弟般的关系。各少数民族也大多经历过民族融合与演变过程。可以说,全国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相互交流、融合,血浓于水,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历史上各民族都涌现出诸多民族英雄与爱国者,他们是各民族共同的英雄。我们必须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用公正、客观的观点去评价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而不应带任何偏见。
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出现过多种国家形式的国家,既要正确评价历代汉族政权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也要充分肯定历代各少数民族政权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并高度评价历代为民族团结作出过贡献的杰出人物。例如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相融合的魏孝文帝;也如统一了全蒙古各部落,实行领户分封制度,建立健全法制,创立蒙古文字,为蒙古国家制度完善和强盛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成吉思汗;再如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落,制定了法规、官制及文字,在当时也具有进步意义的努尔哈赤;又如为西汉、匈奴和亲做出过贡献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沟通西汉和西域关系的张骞;密切唐王朝与吐蕃国关系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等,都是值得称赞的杰出历史人物。

二、 用正确的国家观评价民族英雄与爱国者。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进化是复杂的,国家形式的演变也是多种多样的。正确认识我国国家形式的演变过程,对于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也同样是重要的。
关于国家形式问题,列宁说过这样的话:在阶级出现之后,随着阶级划分的加强和巩固,随时随地就有一种特殊的机关即国家产生出来。国家形式极其繁杂。我国历史上的国家形式的演变过程,证明了列宁的这一论断。
  (一) 分封诸候国。夏朝和商朝是先后在我国中原一带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和原始公社制相比,奴隶制是一大进步。但由于当时经济不发展,交通不便,管理机关简单,那时的国家是在狭小得多的地理范围内形成的,靠在四周建立许多属国进行间接统治。周朝建立后,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了封诸候,建同姓的政策。相传西周初期诸候国有七十一个,春秋初期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数百年兼并,出现战国七雄局面。分封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进步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再搞分封制就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了。
  (二)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我国历史上主要的一种国家形式。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汉初期曾分封若干异姓王和同姓王,对中央集权制造成很大威胁。西汉王朝采取分土不治民的削藩政治,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和国家的统一。以后历代只是把王位做为一种爵位保留下来。虽多次出现过分裂局面,但中央集权制总是占主导地位,继秦汉之后的隋、唐、宋、元、明、清,都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制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 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另一种国家形式。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秦王朝,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西汉末年的赤眉和绿林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朝末年的瓦岗寨起义,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北宋时期的方腊起义,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义,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革命等等农民起义,大多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些政权虽很短暂,但他们为摧毁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 地方割据政权。历代割据局面,基本上都是在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处于危机的情况下出现的。如秦末的楚汉之争,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隋末的割据政权,唐末的藩镇割据等等。割据政权一般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后出现的一种国家形式。
  (五) 少数民族政权。如前所说,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政权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国家形式。少数民族政权的国家形式也是不断变化的。当中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强盛时期,有的少数民族政权隶属于中央政权;当中原封建王朝统治薄弱时,少数民族政权便向中原扩张,有时农民起义政权、地方割据政权、少数民族政权互为呼应;有时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交替更换,与汉族政权并列或取代汉族政权。

  三、 坚持用客观标准正确评价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一) 是代表先进势力还是代表落后势力。先进势力和落后势力是相对的,评价历史人物只能和同代人或前代人做比较,而不能和后代人做比较。例如秦汉时期中原一带已经建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还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有的还处于奴隶制阶段,三种社会制度水火不相容。居于黄河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的匈奴族,当时处于奴隶制社会,匈奴奴隶主对内残酷剥削奴隶,对外进行掠夺性战争,侵占边疆其他氏族和部落的财物、牲畜,对中原封建制王朝连年进行骚扰。秦始皇派蒙恬率大军击退匈奴进攻,修筑万里长城,阻挡、防御匈奴的侵略。后因中原动乱,匈奴又乘机侵扰。西汉初期六七十年间,北部边境一直不得安宁。汉武帝采取武力抗敌方针,任用卫青、霍去病先后发动三次规模巨大的反击战,解除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威胁,使北方各氏族和部落摆脱了匈奴的奴役和控制,西汉王朝得到进一步统一和巩固。秦始皇、蒙恬、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在当时代表示先进势力,进行反侵略、反掠夺战争,具有进步意义,他们称得起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二) 热爱人民还是危害人民。评价历史人物是不是爱国的,不仅仅看他是否忠于当时自己的国家政权,还要看他的行动是否保护了本国劳动人民的利益。夏朝建立的奴隶制社会和原始制社会相比是进步的,维护这个制度是爱国行动。但到了夏桀即位,暴虐无道,荒淫无耻,建肉山酒池供自己娱乐享受,对奴隶进行残酷剥削。成汤代桀,是一种革命行动。维护夏桀的统治,就会危害奴隶们的利益,就不是爱国举动。商朝传位到纣王时,他荒淫无道。横征暴敛,奴隶们痛恨之极。武王伐纣,就是一种符合历史潮流的行动。维护纣王统治,助纣为虐,就是残害人民的行动。战国时期楚国左徒屈原,唐代爱国诗人杜甫、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及爱国词人辛弃疾,他们都是满腔热情热爱劳动人民,都是我上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者。
  (三) 为侵略者服务还是反对侵略。我国历史上存在繁杂的国家形式,评价历史人物是不是爱国者,另一重要标志就是看他是为侵略者服务还是反对侵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绵,有许多反侵略的爱国故事,弦高智退秦师就是其中的一个。弦高是郑国的牛贩子,当他发现秦国军队要对郑国发动突然袭击的机密后,一方面派人向郑国报信,一方面冒充郑国使臣向秦军献牛,表明郑国已有准备,使秦军不战自退。形成鲜明对照的另一个故事是,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后唐,后唐明宗李嗣原的女婿石敬塘为了夺权,勾引契丹贵族帮忙。他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每年给契丹进贡三十万匹帛,更无耻的是四十五岁的石敬塘拜三十四岁的契丹主为父皇帝,自己甘当儿皇帝,是典型的民族败类和卖国贼。北宋王朝建立后,契丹族建立了辽政权,幽、云十六州仍被辽国侵占,时刻威胁着北宋王朝。杨家将就是在抗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北宋末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灭掉了辽国,进而大举入侵北宋,岳飞就是抗击金兵入侵的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宋高宗和秦桧所害,出现金朝、南宋对峙局面。南宋末年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明朝时期在东南沿海反击倭寇入侵的戚继光,明朝末年抵抗清军入侵的史可法,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郑成功,清朝领导抗击沙俄侵略的康熙帝玄烨,鸦片战争中奋勇抗英的林则徐,在新疆率军抗击沙俄的左宗棠,在西南领导抗法战争的刘永福,中日甲午战争中英勇抗敌的邓世昌,以及抗日战争中的杰出人物,都是反对侵略、保卫祖国的民族英雄。而石敬塘、秦桧、赵构、吴三桂、汪精卫、则是卖国求荣的千古罪人。

  四、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历史人物同一切事物一样,都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既矛盾又统一,有机地互相依存、连结在一起。但一个事物矛盾体的双方,绝不是平列的,它有主要与非主要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本质。在不同历史时期,矛盾又不断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对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的评价就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历史地、辩证的分析。如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杰出人物,这里切不说他的其它功过,仅他抵御匈奴侵略来说,说是应当肯定的。但他为制止侵略而修建万里长城时,却加重了本国劳动人民的负担,激化了本国阶级矛盾。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秦始皇是个爱国者。岳飞是深受历代劳动人民尊敬的民族英雄,但他抗金之前却镇压过农民起义军,在抗金斗争处于高潮时,他的忠君思想战胜了爱国思想,成了投降派的牺牲品。尽管如此,他的主要方面仍为历史充分肯定。再如清朝时的林则徐,是抗击英军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是抗击沙俄的爱国者,可他们却都镇压过农民起义。我们应当肯定他们的主要方面。许多民族英雄和爱国者,他们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但当民族、国家处于危急关头时,他们挺身保卫本民族、本国劳动人民的利益,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对历代少数民族政权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的评价,也应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如前边提到的成吉思汗,他在统一蒙古各部落,使蒙古国家强盛中起过进步的作用,但后来他发动了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临近各国带来了灾难,这就是他的消极方面。他对西夏、金朝的征服为结束分裂、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他的消极方面又含有进步因素。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中国,迁都燕京(今北京),遵用汉法,改革行省,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有一定进步意义。但他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则是消极的方面。再如努尔哈赤,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制定了法规、官制及文字,有一定进步意义。他的儿子皇太极正式建立了封建君主制的清王朝,开始推行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是一大进步。但后来清军乘中原混战,侵入关内,就是一种消极因素。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代表人物尽管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但他们的主要方面还是应当肯定的。
  对各个时期各种形式的国家政权的评价,也同样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如秦始皇对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他就是侵略者,其它六国是被侵略者。但当他统一全国后,矛盾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就是进步的,搞分裂就是反动的。秦王朝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统治,使矛盾性质又民生了变化,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是进步的,维护秦王朝的统治是反动的。辽国发动对宋朝的侵略战争,杨家将保卫北宋政权是正义的,辽国侵略者是非正义的。金国发动对辽国、北宋的侵略战争,辽国、北宋保卫国土是正义的,金国侵略者是非正义的。蒙古军发动对金朝、西夏、南宋的侵略战争,蒙古侵略者就是非正义的。但他们统一全中国后,矛盾的性质又发生了变化,元王朝成了当时国家统一的象征,保卫这个政权,反对国家分裂则是进步的。当元王朝的统治变得腐朽没落后,农民起义推翻这个政权是进步的,再维护这个政权就变成反动的。清军侵入中原,中原人民奋起反击侵略者,是正义的,满清侵略者则是非正义的。满清政府统一全中国后,由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变为统治全中国的封建王朝,成了全国统一的象征,保卫这个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就成为进步的了。清末封建统治者腐化堕落,成了国家发展的阻力,反对这个政权,打倒满清统治者就成为正义的,继续维护满清统治就变为反动的了。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前提之下,承认杰出人物的活动对于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的作用。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杰出人物都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他们是顺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出现的。统治阶级的某些代表人物,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统治者、压迫者和剥削者,但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前进趋势,他们也利用自己的权力,在某些方面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五、 民族英雄与爱国者的大无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精神财富。

  古往今来,在繁杂的阶级斗争及国家形式的演变中,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都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这些民族英雄及爱国者的大无畏精神,跨越时空隧道。跨越国界、跨越地域界线,跨越民族界线,受到历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赞颂与敬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当年郑国牛贩子弦高智退秦军,不仅受到郑国后人即今天河南中部一带人民的称赞,理所当然受到全国各族人民包括秦人后裔即今天陕西、甘肃人民的称赞。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忧国忧民精神,不仅受到今天两湖人民的敬仰,也受到秦国后裔的敬仰,甚至亚洲许多国家也在端午节赛龙舟,以纪念这位爱国者。三国时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云长的忠义勇猛,不仅受到蜀汉后人的崇拜,也越过省界、国界和民族界线,受到全国人民和许多国家人民的崇拜。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气概,不仅受到中原人民的世代尊敬,就连当年金军统帅也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害后,敌军首领当时就对他的浩然正气表示敬佩,推崇他的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民族英雄史可法为抗击清军入侵,壮烈牺牲,满清入主中原后,还极力宣扬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中日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为国捐躯,日本侵略者鸣炮向中国的民族英雄致敬。抗日战争中,狼牙山五壮士气壮山河的精神,使我们的敌人也为之肃然起敬。如此等等。
  同时,对各少数民族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样得到包括汉族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敬仰。魏孝文帝的改革强国精神,成吉思汗的壮举,康熙大帝的平叛及抗击外敌的伟业,以及格萨尔王、高昌国王、松赞干布等等各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都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他们同样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及爱国者。
  相反,那些各民族中的民族败类及分裂主义者,则受到各地区、各族人民的唾弃,甚至于被我们的敌人所蔑视。石敬塘、秦桧,就受到全国历代人民唾骂。吴三桂先是叛国投敌,满清入主中原占据正统地位后他又分裂国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公敌。汪精卫背叛祖国建立伪政权,不仅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声讨,也为日本广大劳动人民所嘲笑。当代台湾分裂主义势力李登辉之流,妄图分裂国土,对外奴颜婢膝,也必然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中华民族的历史,已对历代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定论。他们是旗帜,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甘洒热血;他们是楷模,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献身;他们是火炬,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心;他们是丰碑,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崇敬。他们的精神,不受时间、地域、族群甚至国界的限制,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存。连我们的敌人也对这些巍然屹立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鞠躬致敬,而我们的民族内部却发出玷污英雄形象的奇谈怪论,真是咄咄怪事,岂有此理!十年内乱时期,许多民族英雄和爱国者被肆意歪曲和丑化。在那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年代,出现这种状况是不足为奇的。而在十年内乱早已结束的今天,仍有这种对民族英雄和爱国者持怀疑、歪曲、丑化的现象,这就十分令人费解了。这些奇谈怪论不予驳斥,必然涣散人心,其谬误将祸及子孙。什么宣传民族英雄会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什么宣传民族英雄会造成地区之间的不团结?这都是无稽之谈。我们宣传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只会伤害军国主义者的感情,与日本人民的友谊只能加深。我们宣传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也同样无损于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至于我国内部地区间、民族间历代出现的英雄,他们的精神是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财富,何谈伤害?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有责任挺身而出,捍卫历史上已成定论的古代、近代及现代的民族英雄与爱国者的光辉形象。我们要正确评价历史上各个民族、各种国家形式下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学习他们热爱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岳安民